▼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云湾朗读音频高亿管理
如果要票选当代最难复刻的中国古画,《》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。
相传乾隆年间,数名宫廷画师临摹10年之久,也未能完整复刻成功;
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冯海涛,潜心研究4年,闭关2个月,才复刻出原作的十分之一;
工程浩大难以估量,名家张大千仅是仿出局部,成交价就能高达3.7亿……
为什么这么难?
一是非常长,纵51.5厘米,横1191.5厘米,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,比2幅《清明上河图》加起来还要长。
二是非常贵,桑蚕丝作画布,线稿打底,赭石上色,然后用大面积的孔雀石再上两遍色,最后是极其稀有的石青,叠涂5层,全是珍之又珍的矿物质颜料。
但也只有这些堪比黄金的矿物颜料,才能让这幅画穿越千年,依然熠熠生辉。
三是非常年轻,是的,年轻。
宏观《千里江山图》,就像一个18岁的少年,大清早地站在高山之巅,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活力,处处都看在眼里,处处要画它出来。
一百多处自成格局的景别,全都布满详却动人的细节。
近期,十点读书林少在《千里江山图:丹青不老少年狂》这一视频里这样形容:
好像一画起来就刹不住车,只想告诉你,什么是勇猛、无畏,什么是充满热爱的十八岁。
因为这幅名垂千古的鸿篇巨制,仅用半年时间完成。
作者王希孟,就是个18岁的少年。
他像是完全靠着天赋、生命力和感觉做事,格外大胆、格外恣意、格外生机勃勃,用全部生命拼搏一战,一千年后,让历史惊动。
他笔下的千里江山,是少年风骨,是家国气魄,更是时空的联结。
当你真正读懂了《千里江山图》,你会惊觉:
永葆真诚、勇敢、无畏、热爱的“少年气”,才是创造生命奇迹的永恒命题。
后人脑补中的王希孟,一定是惊才艳艳的天才少年,一路发光发热被“保送”到皇帝面前。
然而回到历史现场,站在神童遍地走的宋朝,年轻带给王希孟的劣势同优势一样直接。
当时的皇帝宋徽宗,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“艺术皇帝”,出了名的“不爱江山爱书画”。
宋徽宗
他成立宫廷画院,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所皇家美术学院,设“艺考”广招人才,甚至还将画家的地位,提高到了读书人之上。
当然,进入画学只是第一步。几年苦读后,通过层层考核,最终入职画院才算成功上岸。
年仅十几岁的王希孟,或许是缺少经验和修为的缘故,他的资质在学校并不算突出。
结业之后,甚至被分配到了一个与艺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地方——“禁中文书库”,也就是档案管理部门,负责国家赋税档案的登账、入库、排架等工作。
从神童画师到库管小王,这和他理想的职场生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好在,少年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机会。
他把自己年轻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,开始不知疲倦地反复打磨画技,不断将画稿向上呈献,企图得到新的重视和赏识。
可等待他的是更多无助和沮丧——提交,被退回,再提交,再退回……一遍又一遍像走马灯一样。
但比起一份与他未来毫无益处的工作,他宁愿撞穿自己热爱路上的南墙。
他越挫越勇,越挫越能生出新能量,好似一根猛生猛蹿的藤蔓,只知道激情又无畏地拼命向前,向前,向前……
心理学家安吉拉·李·达克沃斯曾做过一项调查——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?
不是智商,不是情商,不是人脉,不是兴趣……而是坚毅:
向着长期的目标,坚持自己的激情,即便历经失败,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,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。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,坚毅才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。
王希孟无疑是极其坚毅的,在没有水花、没有反响的黑暗里,他“数以画献”,每呈画一次,都比前一次的信念更坚固更旺盛。
终于,宋徽宗看见了他。
在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题跋里高亿管理,宋徽宗点名认为王希孟“其性可教”,决定“亲授其法”,收为亲传弟子,手把手带他起飞。
自古成名者,多始于笨干。
是以有字颠、画迂、诗痴,浮光掠影,终不济事。
有感于此,十点读书联合出版社足足筹备3年、埋头耕耘了1000多个日夜。
付出青春、才华、热爱才终于完成,国内罕见、值得一生珍藏的——《中国绘画全书》。
它将我国包括《千里江山图》在内316幅传世之作背后的故事,向你娓娓道来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……
带你一次性看清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1600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史全貌!
《中国绘画全书》
足不出户欣赏316幅传世之作
一座读不尽的东方美学宝库
师从宋徽宗后,少年希孟接到的第一份工作,就是在老师生辰前,完成寿礼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六神磊磊说得好:“精力、体力那是人和人争,而周期,是人和天争。”
不过半年时间,要完成一幅长达11.915米的工笔长卷,这在谁眼里都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
但少年人,多的是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的热血无畏。
《千里江山图》描绘的是春日的盛世,王希孟的创作,却要跨过一整个秋冬。
试想在没有电灯和暖气的隆冬,无边的暗夜远比白昼时间长。
当寒气同黑暗汇合在一起朝他袭来,他必须拿出超出常人的自驱力,一边被寒冷鞭笞,一边和幽暗对抗,谁知道那是一场怎样的血拼。
艰难不止在身,更在心。
宋徽宗大手一挥,赏了最上等的“宫绢”、最珍贵的颜料,各种匠人技师听他调遣,内府资源随他征用。
天降的赏赐背后,是巨大的精神压力:
他不能画错一笔,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
任谁来,也要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小心翼翼规划,苦思冥想下笔。
但王希孟没有,18岁的他只有满腔的勇猛、无畏和热爱要挥洒。
为什么说他勇猛?
虽然他传承了唐代青绿山水的设色传统,但是配色独树一帜,很大胆地采用了大片青绿色。
蓝铜矿、孔雀石……我管你有多稀贵,只要效果好,泼墨一般用!
像青春一样的绿,意气风发,生机勃勃,活力与朝气跃然纸上,这山水,也像极了一个正处在黄金时代的少年。
为什么说他无畏?
感觉王希孟作画时好像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疲倦,不吃饭、不睡觉,我先画它个几天几夜!
于是深浅不同的青绿色就这么层层叠叠,“江山千里望无垠,元气淋漓运以神”,这大好河山真是连绵起伏,看都看不完。
再往后看,你就知道什么叫热爱——
大到飞流瀑布、小到树叶青草,远远近近,大小粗细,只要是我能看到的,我都要画到最好。
成年而老熟的大师,爱做减法,而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,忙着做加法。
感觉这个少年对眼前的世界太好奇了,只恨当时没有高清全景相机啊,看见的新奇、美好实在是不想取舍,干脆都给它画出来吧。
山水之间,有民宅、书院、寺庙、旅店,挑着担子的货郎、徒步的旅人、水上渔船撒网的渔夫、阁楼上谈笑风生的人们……
反正全是岁月静好的太平盛世景象。
接下来到了这幅画的最高峰,感觉要捅破这个画面长出来了,这个山峰是主峰。
在宋代的画论里面,主峰是要像君王一样,然后周围的山峰呢,要围绕着他,好像在向他作揖,象征着这个君臣的秩序。
毕竟他是画给皇帝老师看的,而且宋徽宗呢,又喜欢在画里表现“天下江山”的理念。
过了主峰高亿管理,往后地势逐渐平缓,渔村院落散布其间,直到末尾,像其他山水画一样应该就是来个留白,淡淡地结束了。
但是我才十八岁啊,我画画怎么会在乎那些流派、套路之类的东西?
该结束的地方我偏要来一个高峰再起,直插云霄!
迟子建说:“一部作品的诞生,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一样,是需要机缘的。”
北宋末年,国土持续遭受辽金、西夏等敌寇的威胁,搞得整个大宋集团都很紧张。
在这种情况下,《千里江山图》的出现,可以说正中宋徽宗的心房,它融汇了一个帝王的愿景,和一个少年的梦想。
为什么我们要去看古画?
因为一幅传世名画,展现的是一朝一代的文化积淀。
你能从中看到文学、看到建筑、看到服饰、看到民生、看到现实与希冀、智慧与传承。
当你翻开《中国绘画全书》,你会发现,无论是对技法的分析,还是对物象的探究,亦或对历史的总结介绍……
我们全部掰开了、揉碎了讲给你听。
《中国绘画全书》
足不出户欣赏316幅传世之作
一座读不尽的东方美学宝库
只是少年怎么也想不到,交卷那一天就到了童话的结尾。
宋徽宗对他简短的表扬后,选了个良辰吉日,将画卷送给了“大奸臣”蔡京。
蔡京提笔在题跋中简要介绍了画师,王希孟奋斗过、挣扎过的,不计其数的日夜,就这样被77个字一笔带过。
天妒英才,没过几年,王希孟就英年早逝了。
好像《千里江山图》结尾那座高耸的山峰,预示着他的人生就应该在最精彩的时刻落幕。
而之后,再也没有关于他的历史记载。
后世众说纷纭。
第一种是说王希孟身体素质比较弱,加上作画的材料都非常珍贵,什么朱砂、雌黄、石青、石绿,不少是有毒的。
那时候提炼技术又不发达,他每天需要接触太多有毒物质,所以画完这幅画精疲力竭,就这么去世了。
电影《只此青绿》中的王希孟形象
这第二种说法是说他画完《千里江山图》之后出宫,发现哪里是什么盛世太平,简直是民不聊生啊。
可是这皇帝一心搞艺术,怎么会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呢?于是拿起画笔,又画了一幅《千里饿殍图》献了上去。
而这画惹怒了皇帝,最终被赐死。
第三种说法更神了,有学者说,《千里江山》的题跋上,蔡京写了“希孟18岁”,但从没写姓王。
王希孟这人根本就不存在,只是宋徽宗的“马甲”,这《千里江山图》分明就是宋徽宗所作。
这些说法让这幅画和王希孟更增添了许多传奇。
但我更愿意相信陈丹青老师说的,“他必须18岁,再小几岁,再老几岁,都不会有《千里江山图》。”
《千里江山图》就是一抹耀眼的朝阳,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中,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。它以罕见的少年手笔,描绘这天地。
为什么少年气如此特别?
在咱们传统的儒家思想语境里,塑造了一个对权威和成熟的推崇体系。
这种体系中,人生的顶点往往与沉静、超脱、从容相连。而少年气的炽热、莽撞与纯粹,常常被视为未成熟的表现。
这样的文化背景让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显得尤为珍贵。在近12米的画卷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全然投入,对生命的全然赞美。
尤其是它还诞生在宋朝,国力衰颓,生命力弱,酸腐琐碎就多。
王希孟18岁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挥霍青绿,就像挥霍自己的青春,时代要毁坏,自己的肉身也即将逝去。
十八岁,可以做什么?可以留下什么?
用全部生命拼搏一战,一千年后,让历史惊动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《千里江山图》
有人说,没有什么比中国古画,更能诠释精妙绝伦的东方美学、人文历史。
如果,你没有足够的时间、精力去参展欣赏每一幅古画,不妨收藏这本《中国绘画全书》。
透过它,看懂每幅古画背后凝聚的历史、审美、人文和经典,更是打开孩子眼界、格局的一种方式。
《中国绘画全书》
足不出户欣赏316幅传世之作
一座读不尽的东方美学宝库
王国维先生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说: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。
一首诗,往往因景而生情,因情而成诗。
一幅画,画的是风景,风景的背后,往往是整段人生。
了解中国古画,就像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,这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。
然而,在当下,从传统美学中汲取养分,也并非易事。
文物书画经历过战火,不少已经流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,排队数小时才能远远窥得几分钟。
没有专业背景知识,即使真的能抱着看,也只是看个皮毛,不得门道。
所幸,有《中国绘画全书》,能带我们一本看清中国绘画全貌!
一套书纵跨1600年,集齐173位艺术家,316幅传世之作,608页,1936幅高清全彩插图……
目录按照时间顺序,把24个朝代的美学历史一一梳理出来。
无论你想了解哪个朝代的艺术,根据索引可以直接跳转,一目了然。
汇集全球17家著名博物馆珍藏:台北故宫博物院,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,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馆藏……足不出户就能遍览全球博物馆珍宝。
题材多样,类型完整。花鸟画,人物画,山水画,工笔画,写意画,白描画……中国绘画的主要题材和表现形式,都在这里了。
也完全不必担心看不懂:几乎每幅画都配有详细讲解,深入浅出、晓畅易懂,带着你一寸一寸看个透彻!
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随时待命的全能讲解员,带着你走遍世界,拿着放大镜,把中国绘画的全部知识掰开揉碎讲给你听。
历经20轮校色,只为呈现更本真的惊艳色彩;
8开超大开本,160g特种书画纸,极有分量,两手合抱才能拿起;
放在书房,是家中“镇宅”的不二之选!
《中国绘画全书》
足不出户欣赏316幅传世之作
一座读不尽的东方美学宝库
原价998元,十点惊喜售价369元,现在下单还额外赠送价值600元的4大好礼!
赠礼①《九龙图》(局部)复刻画超长拉页
赠礼②《清明上河图》(局部)复刻画超长拉页
赠礼③《千里江山图》(局部)复刻画超长拉页
赠礼④《永乐宫壁画精粹集》别册
超低价格+超豪华赠礼,全网售卖。仅限100套,喜欢赶紧抢~
书在,图像在,中华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就在,独领风骚数千年的美学命脉也永远不会断。
这书,也是一盏长明灯。值得把它分享给孩子、父母、朋友,推荐给身边每个人!
作者 | 橘白
主播 | 云湾,暖心宝哥,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。
2秒加星标,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↓↓
阳德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